时间:2022-08-27 22:05:26 | 浏览:2155
天气炎热,冷饮又进入消费高峰,与冷饮相关的热点话题也随之增多:有网友问,部分品牌的冰淇淋不容易融化,是不是含有大量添加剂?有网友关心,此前称部分冰淇淋含有植脂末,现在不少冰淇淋标注类型为“植脂型”,是不是不能吃?还有网友提出,街头常见的便利店里,以每支5元以上的中高端产品居多,平价冷饮,特别是每支一两元的棒冰还买得到吗?
对于这些问题,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展开调查。
不易融化不一定是添加剂多了
最近,部分网友表示,某品牌雪糕的雪糕离开冰箱后,即使放置一晚上也不会融化,由此推测雪糕中含有大量食用明胶。
雪糕真的不会融化?记者购买了该品牌两种不同口味的雪糕,在27℃的室温下进行实验。两款雪糕很快开始融化,牛乳味的静置不到半小时就基本融化;被网友称作“一晚都不化”的海盐椰椰味雪糕静置40分钟后,也基本融化。只不过两款雪糕融化后,都是比较粘稠的乳状物,而非水状物。
左为牛乳味雪糕,右为海盐椰椰味雪糕,在空调房内均很快融化
多名食品工业从业者均对此表示,这是正常现象,“冰淇淋的成分比较复杂,除了牛奶、水分之外,还包括乳化剂、增稠剂、稳定剂等,它们会使冰淇淋融化后的液体比较粘稠。”再看这两款雪糕的配料表,占比较大的是牛奶、稀奶油、全脂乳粉、加糖炼乳、椰浆、冰蛋黄等,固形物含量较高,所以融化后比较浓稠并不意外。
其实,冷饮不易融化的现象在前几年就被关注过。营养与食品安全硕士、黑旗棋牌最新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成员阮光锋当时就指出,“添加剂越多,越难融化”的说法不准确。
他分析说,乳化剂、增稠剂、稳定剂等成分确实与增加冷饮的抗融性有关,但对生产者来说,它们并不是多多益善,过多的添加剂反而会破坏冰淇淋的品质。有研究对分别添加不同量的乳化剂和稳定剂的冰淇淋抗融性进行分析,其中稳定剂添加的浓度分别是0.40%、0.45%和0.50%。结果发现,当添加量为0.45%时,冰淇淋的抗融性最好。
还有,通过食品原料和生成工艺改进,也能生产出抗融性更好的冰淇淋。比如,日本有企业推出了在常温下可保持1小时不融化的冰淇淋,因为里面含有豆渣成分,它能延缓冰淇淋的融化速度。
阮光锋还表示,只要符合标准要求,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有保障。以乳化剂为例,国际上通用的乳化剂有70种左右,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WHO)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对食品乳化剂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这些乳化剂大多很安全,绝大部分甚至都不需要对每日容许摄入量(ADI)进行限制,合理地使用它们并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配料表看仔细,植脂型不等于植脂末
多名专业人士提醒,消费者如果关心冰淇淋的品质,可以关注冰淇淋的生产信息、产品类型和配料表。
关注生产信息,是为了避免“三无产品”和劣质产品。按照国家标准可使用添加剂生产冷饮,但不排除部分“三无产品”或劣质产品超标、超量使用添加剂,那就可能危害身体健康。通常,冷饮的产品包装上应明确标注配料表、生产厂家、生产日期、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SC开头)、产品标准号等信息。
产品类型和配料表则能看出冰淇淋的原料及营养成分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冷冻饮品冰淇淋》(GB/T 31114-2014),冰淇淋分为全乳脂、半乳脂、植脂型。三种冰淇淋类型的理化指标基本相同,营养组成也大同小异,区别是冰淇淋中脂肪来自乳脂的占比。其中,“全乳脂”意味着所有脂肪都需来自乳脂;“半乳脂”只需要一部分来自乳脂;“植脂”是指乳脂含量低于2.2%,脂肪主要由植物油脂来组成。也就是说,全乳脂、半乳脂以及植脂都是合法合规的产品。
国家标准对冰淇淋的分类
之所以部分消费者觉得“植脂型冰淇淋不好”,是误将“植脂型冰淇淋”等同于“植脂末冰淇淋”。植脂末是用植物油制作的模拟奶油产品。在以往,植脂末含有部分氢化植物油,反式脂肪含量比较高,对健康不利。但经过工艺改进,目前的氢化植物油可做到反式脂肪含量很低,根据国家标准,反式脂肪酸每百克≤0.3克,可标注为0。所以,部分产品即便含有植脂末,在营养标签上也会显示反式脂肪酸为零。
可见,对消费者来说,不用看到“植脂型冰淇淋”就紧张,而是可参考产品的营养标签进行选购。
当然,通过配料表可以判断冰淇淋的原料品质高低。根据现有标准规定,食品配料按照相关成分占比高低排列,越靠前含量越多。因此,配料表中牛奶、奶粉、奶油、奶酪等乳制品排名靠前的,钙及蛋白质含量会相对高一些。
要注意的是,冷饮虽然含有营养成分,但终究是高糖、高脂、高能量的零食,而且入口冰凉。老人、孩子、孕妇、脾胃虚弱等特殊群体,不宜过量食用。
不同产品销售渠道有差异
此外,对于网友关心的“棒冰有没有卖”问题,老字号光明冷饮的生产方、益民食品一厂负责人斩钉截铁地表示:“市民喜欢的盐水棒冰、赤豆棒冰、绿豆棒冰都在生产,没有断货!”这些天,工厂里所有生产线都满负荷运转,除了今年上市的新品外,都是老百姓熟悉的老味道,包括不同口味的棒冰、三色杯、光明冰砖等。相关负责人表示,虽说创新是老字号发展的主旋律,但市场喜欢的经典口味始终保留着,“就光明冷饮而言,80%的产品是经典产品,20%的是创新产品,其中经典产品坚持平价销售。”
在光明冷饮的生产企业益民食品一厂内,流水线上正在生产盐水棒冰
据了解,不同产品的销售渠道有差异。其中,棒冰等产品以商超卖场、社区烟纸店、冷饮批发站点为主,创新产品以线上渠道居多;类似三色杯、光明冰砖等经典产品,在生鲜电商和商超卖场里都有销售。
某零售行业从业者表示,不同产品对应不同渠道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很难通过行政手段干预。以便利店为例,其货柜堪称“寸土寸金”,尤其是冰柜容量有限,卖什么冷饮大有讲究,“棒冰类产品单价不高,占用的空间却与高价冷饮差不多,便利店自然会根据销售额确定黑旗棋牌最新 进货、摆货。”相比之下,商超卖场的货柜相对宽裕,包括棒冰、冰砖等经典冷饮的出货率就比较高。
对于部分市民想“买棒冰”的想法,部分商超卖场也和电商联手,通过O2O服务,提高便捷性。例如,京东到家既与商超卖场、便利店合作,也与社区烟纸店、冷饮批发店合作,将各种冷饮上网。记者以“棒冰”为关键词搜索,平台立刻显示出附近有棒冰类产品的门店清单,消费者即可按图索骥前往选购,也可以请骑手代劳,绝大多数冷饮均一支起售。
资料:上海网络辟谣
编辑:黄湄
炎热的夏季消暑圣品——“冷饮”隆重登场但吃冷饮需要注意些什么?哪些人群不宜食用?一起来看看↓吃冷饮的健康隐患1.急性胃黏膜病变经常大量食用生冷食物,使胃黏膜受刺激,长期处于充血状态,可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表现为上腹痛,起病较急,有黑便,时有
8月,它威风凛凛地来了,一言不合直接把上海带入烧烤模式。汗流浃背之时,似乎一根冷饮就能压住升腾的热气。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便利店一根冷饮动不动就是十几块。要是只有5块钱,还能吃到棒冰雪糕吗?观察君帮你盘一盘。小时候,5元钱已经是一笔巨款,可
气温逐渐升高,冷饮制品成了不少人避暑的首选。那么如何吃冰喝冷饮的同时又不伤身呢?冷饮虽过瘾,但并不是想吃就能吃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宜吃冷饮,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比如胃溃疡、胃炎、消化不良患者不宜多吃冷饮,甚至应忌冷饮。因为机体的消化系统功能较
哈尔滨中央大街马迭尔冷饮厅前。 马迭尔集团供图顾客在北京一家便利蜂店选购饮品。 本报记者 康 朴摄西湖梁祝传说雪糕。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博北京玉渊潭樱花雪糕。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博武汉黄鹤楼雪糕。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博对很多人来说,夏
小时候的夏天是抱着西瓜,舔着冰棍,在凉席上打滚的滋味。小时候的我们,几毛钱就能买到整个夏天的快乐。3分钟就能吃完的雪糕,愣愣吃个半小时。越是夏天,越怀念小时候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怀念那些伴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暑期的冷饮。老实说,每次整理这
自从学会这做法,我家冷饮从不外面买,自己在家做成本不到5块钱夏天天气炎热,只想喝冻的,特别是想去冷饮店,吹着空调,喝着冰镇的饮料,别提多惬意了,但冷饮店一杯果汁都要二、三十块钱,再加上吃点小东西,坐个半小时,怕是一百块就没有了。自从学会这做
大家好,我是汉豆腐,一个爱吃爱玩爱做菜的粤西客家人!如果喜欢我做的菜请点击关注我,每天都会更新做菜视频以及文章,欢迎大家观看!夏天热浪滚滚,天气闷热,自然而然的影响到了人的食欲,在这高温下大家最喜欢的夏日美食是什么呢?作为一个小吃货的我来说
这两天,新冷饮品牌钟薛高频频上热搜,一是因为他家的厄瓜多尔粉钻雪糕定价66元,价格不便宜,而创始人的介绍又被断章取义,引发“爱买不买”的误读。二是有网友翻出前几年针对钟薛高的行政处罚,指出自称原料经过精挑细选且成本不低的钟薛高,做过挂羊头卖
明日大暑。对有些人来说,炎热酷暑时最畅快惬意的事莫过于喝上一罐冰饮料,一大口下去,再打个冒着凉气的嗝,那滋味就一个字:爽!冰可乐、冰黑旗棋牌 、各种口味的沙冰、雪糕……炎炎夏日,他们基本离不开这些冷饮,特别是一些网红产品,很多人排着长队也要买上一
骄阳当空,怎能少了这杯续命冷饮!百搭养乐多碰上开胃柠檬,黑旗棋牌最新 泡都好喝的零失败冷饮,拯救暑热没胃口,快来干了这一杯吧~By 片乎 【豆果美食官方认证达人】用料养乐多 柠檬 冰块 做法步骤1、准备好食材 2、用盐搓柠檬表皮3、将处理过的柠檬切片